来源:北京青年报
撰文|余晖
8月4日,安徽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《关于公开征集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的公告》。公告提到,自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向社会公开征集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。
今年以来,已有多地发布了征集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的公告。
4月,湖北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《公开征集涉黑涉恶举报线索》。
5月,青海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《关于公开征集交通运输及文化旅游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线索的公告》。
7月,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安厅扫黑办发布了《关于公开征集“村霸”“乡霸”“沙霸”“矿霸”“街霸”“市霸”等涉黑恶违法犯罪线索的通告》。
扫黑除恶,事关人民安居乐业、社会安定有序、国家长治久安。
2018年1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出了《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》,作出开展为期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。之后,雷霆万钧的“扫黑风暴”席卷全国,专项斗争取得了胜利,实现了预期目标。
专项斗争收官不等于扫黑除恶收手。
伴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组织形态、方式手段呈现新变化、新特征,有的黑恶势力隐身蛰伏、变异升级,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。
2021年3月,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召开,要求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”。
要防范黑恶势力卷土重来,必须建立长效机制。
2021年5月,中办、国办印发了《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意见》,提到要建立健全多个机制,包括源头治理的防范整治机制、智能公开的举报奖励机制、打早打小的依法惩处机制、精准有效的督导督办机制等。
2024年,由中央政法委牵头,全国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,首次对各省区市开展了扫黑除恶常态化中央督导。
今年4月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在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时强调,“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、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”。
地方层面,各地决心不变、标准不降、力度不减,全力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走深走实。今年以来,河南、山西、甘肃、黑龙江、江苏、天津、江西等多个省份先后部署了扫黑除恶工作。
比如,5月,湖北省扫黑办召开省纪委监委等27家成员单位专题会议。会议提到,出重拳、下重手深挖彻查一批黑恶线索,攻坚突破、挂牌督办一批重大案件,持续加力“打伞破网”、“打财断血”;对涉黑涉恶线索,核查要再精准、再高效;对黑恶势力,依法严打要再加力、再突破。

6月,甘肃省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第9次会议暨全省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推进会召开。会议提到,要严打“六霸”突出黑恶,在摸排发现、打早打小、源头预防、督导推动上持续用力,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;要全面抓实线索核查、案件办理、打伞破网、行业整治等各项重点任务,提升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实效等。

7月,江西召开全省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视频推进会。会议提到,进一步深挖打击潜藏蛰伏、隐藏变异的黑恶势力;对黑恶势力做到“打早打小、露头就打、除恶务尽”;持续打击整治利用信息网络实施“套路贷”、软暴力催收等新型涉网黑恶犯罪,坚决遏制黑恶犯罪向网上滋生蔓延等。

政知君注意到,地方发布的征集涉黑涉恶线索公告中,不少都提到要征集“六霸”(即“村霸”“乡霸”“沙霸”“矿霸”“街霸”“市霸”)的涉黑涉恶线索。
比如安徽的公告显示,其征集的范围是:
利用家族、宗族势力把持基层政权、破坏基层组织选举,违规插手公共事务、侵吞集体资产资源,横行乡里、欺压残害群众的“村霸”“乡霸”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。
在自然资源领域,实施非法占地、盗采滥采、强揽工程、恶意竞标、暴力围标、强迫交易的“沙霸”“矿霸”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。
在城市街道、车站码头、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,称王称霸、拉帮结派、打架斗殴、寻衅滋事、强拿硬要的“街霸”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。
在工程建设、交通运输、市场流通等行业领域,欺行霸市、强买强卖、敲诈勒索、收取保护费的“市霸”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线索。
湖北的公告也提到了“村霸”“乡痞”“沙霸”“矿霸”“市霸”“行霸”等,此外还提到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裸聊敲诈、新闻敲诈、“套路贷”、软暴力催收等涉网新型违法犯罪,跨境赌博、洗钱、电信网络诈骗背后的黑恶势力等。
责任编辑:张玉